新闻资讯 news

新闻资讯

做好“名城+”文章 让名城从“保下来”迈向“活起来”

2024-05-16 08:37:56   


  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作为龟兹文化发祥地,是新疆延续时间最长、历史文化遗产类型最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,以“汉唐故城”和“明清老城”相叠加的双城格局在全国独一无二,2012年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。

  近年来,库车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,认真落实《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》,本着对历史负责、对人民负责的态度,多措并举做好“名城+”文章,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、利用、传承历史文化遗产,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在文化弘扬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,推动名城从“保下来”迈向“活起来”。

“名城+保护”
延续城市历史文脉

  完善保护规划。坚持规划引领,强化顶层设计,统筹编制《库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(2023~2035)》《库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》等系列规划,科学划定热斯坦、萨克萨克等5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,先后投入资金26.5亿元,为名城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  完善保护体系。建立三全五级的库车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(三全即空间全覆盖、要素全囊括、展示全时段;五级即区域—市域—城区—街区—重要单体),制定《库车名城历史城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实施“产权人—街道—责任规划师团队—名城办”四级审查及巡查整改制度,对历史城区建设项目的建筑高度、风貌、业态进行精细化管理,有效增强了工作的整体性、系统性。

  拓宽保护路径。坚持“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”及“修旧如旧”原则,不搞大拆大建,注重保护中开发与开发中保护相结合,由点及面逐步恢复老城风貌,探索实施“政府主导+群众自筹+社会资本投资”模式,启动“拯救老屋行动”,带动280余名社区干部及150余名居民全程参与公共空间更新改造,完成有历史保护价值的老屋改造,做到老城留古韵、换新颜。

“名城+主线”
构筑共有精神家园

  把握价值导向。在名城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,注重把库车老城作为讲好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历史的“博物馆”,以5条历史文化街区为依托,将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标识融入城市建设,不断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。

  推进活化利用。先后实施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、清代城墙遗址保护修缮、林基路烈士纪念馆保护展示工程、龟兹博物馆、龟兹文化数字展示中心等重点项目,完成苏巴什佛寺、克孜尔尕哈烽燧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提升改造工作,切实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实物实景得到充分展现,直抵人心。

  讲好龟兹故事。以深厚的龟兹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,定期举办龟兹文化艺术节和龟兹研究学术研讨会,常态化开展“倾听历史与龟兹壁画对话”“龟兹文化我来讲”等活动,全方位、多角度、立体式讲好龟兹故事,让各族群众认识到龟兹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,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嵌入心中、融入血液、铸入灵魂。

“名城+文旅”
激发城市发展活力

  在发展思路上“守正创新”。顺应新文旅发展趋势,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,积极申报、主动谋划并统筹整合中央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和“十四五”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,着力打造龟兹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,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增添新动力。

  在文化展演上“精雕细琢”。下足绣花功夫开发经营老城文旅资源,建成了以红铜制作、葫芦雕刻、乐器制作、木雕等为主的非遗手工艺园,聚力打造了团结大桥、龟兹小巷、花帽巷、大馕城等一批极具龟兹特色的网红打卡地,精心编排了《杏花之约·丝路龟兹》《爷爷的萨玛瓦尔》等大型沉浸式歌舞剧,让游客在游玩驻足间充分感悟文化之美、心灵之美。

  在业态植入上“就地取材”。坚持以老城街区市民日常生活为基础,用场景化、生活化的各类业态吸引游客,培育了一批民族文化与现代风格相互融合、相互映衬的餐吧、茶馆、酒吧、咖啡店等经营业态,建设了老城游客集散中心等配套设施,形成集“吃住行游购娱”等功能于一体、具有较高品位的“白+黑”旅游休闲文化街区,每年旅游季都吸引着大批游客纷至沓来。去年,库车市共接待游客759.21万人次、实现旅游收入40.56亿元。

摘自 《中国建设报》 2024.05.13 新疆阿克苏地区地委委员、库车市委书记 王鲁军



转载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